追寻百年初心【10】:见证中国力量,传承伟大精神

原标题:追寻百年初心【10】:见证中国力量,传承伟大精神

追寻百年初心【10】:见证中国力量,传承伟大精神

对灾难的记忆,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哀伤,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感动。2008年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3年,再次想起“5뜒”,仍会心头一紧。为铭记和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地震主题纪念馆——5뜒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近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融媒体中心和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组建的“追寻百年初心”融媒体报道小组线上走访该纪念馆,见证中国力量,感悟人间大爱。

5뜒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01 一面国旗,一段永不忘却的记忆

5뜒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真实还原了地震后的断壁残垣,整个纪念馆气氛肃穆深沉。展馆讲解员朱祺告诉记者:“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场馆外的下沉广场、步道与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寓意着新生和希望。”

编号为0664的国旗

纪念馆内有一面编号为0664的国旗,来自北京天安门广场。据介绍,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这天清晨,2600多名群众自发赶到天安门广场。这面国旗,在大家的注视下,伴着国歌徐徐升至杆顶,又缓缓下降到旗杆三分之一处。国旗缓缓而降,但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朱祺动情地说。全国哀悼日结束后,这面国旗一直保存在北京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19年10月,管委会将这面国旗赠送给5뜒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这面国旗凝聚着抗震救灾的力量,坚定了当年人们战胜大灾大难的信心。它见证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也见证了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还将见证新时代发展的伟大胜利。”

02 15名勇士空降震中,见证中国力量

出征请战书

“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危险。为此,我向军党委请战,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救灾任务,誓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这封留存在纪念馆里的请战书,出自黄继光生前部队的老兵李振波之笔。朱祺介绍,当时救灾部队决定从100名先遣队员中挑选15名跳伞骨干打开通道,消息一出,广大官兵纷纷请战。“大家清楚知道,如果这冒死一跳真的有去无回,那这出征的请战书便是他们的遗书。”

最终,李振波等15名空降兵组成了先遣小分队,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纵身从5000米高空“盲跳”至重灾区茂县地域,成为插入震中的一把“尖刀”。他们徒步220公里,连续奋战7天6夜传送灾情,开辟空降场,建起了一条内外联系的信息通道。各方救援部队迅速行动,全国的志愿者、医疗队、爱心人士纷纷赶来相助,让10余万受灾群众和伤病员走出困境。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中国人民展示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03 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斗力量

5뜒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不仅是开展地震科普研究、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一个展示中国发展道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山川永纪》浮雕墙

“我们立足场馆功能发挥,创设情景式党课,让地震文物和学习教育‘活’起来。此外还组织编排了地震灾难励志情景剧《天降》,6月上旬面向参观团队、研学团队展演,本月将走进部分大中小学校和市内部分社区。”纪念馆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冯正碧向记者介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至今,我们纪念馆累计接待社会公众52.31万余人次。”目前,纪念馆正联合三台县博物馆举办“听亲历者讲述”展。展览选择了57组当年亲身参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集体和个人,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今日的汶川,民居白墙青瓦,校园书声琅琅,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山茶、樱桃、猕猴桃通过电商网络销往全国乃至全球;精品民宿、生态旅游把青山绿水变成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从满目疮痍到绿色崛起,汶川焕发着勃勃生机。正是这种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力量,铸就了英勇不屈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

记者手记: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13年前那场特大地震,是所有中国人无法忘却的灾难,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力量与民族团结的深情。看到纪念馆中的展品、影像,当年新闻直播的一幕幕又重现眼前。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大爱无疆、震后重建的守望相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凭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凭借党员群众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凭借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汶川才能在十余年内重建家园、恢复活力。纪念,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积蓄前行的力量,共同建设更加美丽的新家园,共同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撰 文:南报融媒体记者 丁艺 高洁 通讯员 王丹丹

·图 片:5뜒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提供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

·监 制:凌 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